2017年2月27日 星期一

高溫作業的職業風險


最近寒流來襲,大家是不是想念夏天熱情的陽光呢?然而,在高溫作業下,可能會遇到怎樣的職業風險?還有哪些工作種類屬於高溫作業?都將在本篇討論

高溫作業的定義


根據職業安全衛生法第19條的規定:「在高溫場所工作之勞工,雇主不得使其每日工作時間超過六小時」;而根據這條所訂出的高溫作業勞工作息時間標準(民國 103 年 07 月 01 日修訂),則定義了所謂的高溫作業:(綜合溫度熱指數/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需要超出規定值)

  1. 於鍋爐房從事之作業。
  2. 灼熱鋼鐵或其他金屬塊壓軋及鍛造之作業。
  3. 於鑄造間處理熔融鋼鐵或其他金屬之作業。
  4. 鋼鐵或其他金屬類物料加熱或熔煉之作業。
  5. 處理搪瓷、玻璃、電石及熔爐高溫熔料之作業。
  6. 於蒸汽火車、輪船機房從事之作業。
  7. 從事蒸汽操作、燒窯等作業。
  8. 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高溫作業。

看起來很棒,你看看,重體力勞動的人,只要綜合溫度熱指數在27.9℃,就可以有四分之一的時間在休息了!

但是!就是這個但是...在戶外工地頂著烈日高溫的,不算在高溫作業裡面,即便是台灣夏天動不動就上看36-38℃,也不能享受這個法條的福利。

你問我為什麼?我還真的不知道!難道在戶外工作的,就比較不會有熱傷害嗎?(見鬼了!)

想更了解綜合溫度熱指數(WBGT)的,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可以看到,連運動員都要考慮訓練時的WBGT了,勞工的生命難道比較廉價?
日本業餘運動協會:人體熱危害風險等級及運動時預防中暑準則


連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都特別寫了一篇「高氣溫勞工熱危害預防指引」,是高氣溫唷!不是高溫作業喔。

而勞檢在查核戶外高氣溫作業時,可以用的法條則是「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324條之6

雇主應針對夏季戶外高溫工作環境進行危害評估並進行相關控制:
一、 降低作業場所之溫度。
二、 提供陰涼之休息場所。
三、 提供適當之飲料或食鹽水。
四、 調整作業時間。
五、 增加作業場所巡視之頻率。
六、 實施健康管理及適當安排工作。
七、 留意勞工作業前及作業中之健康狀況。
八、 實施勞工熱疾病預防相關教育宣導。
九、 建立緊急醫療、通報及應變處理機制。



好了,吐槽吐完了,大家也應該知道高溫作業下,最會發生的危害就是熱傷害。那我們先來了解有哪些熱傷害,以及預防的策略吧。

熱傷害種類



  1. 熱疹:因排汗導致汗腺阻塞引起的發炎現象;常伴隨發炎部位產生刺痛感,以及身體無法有效排汗以及忍受熱環境等症狀出現。
  2. 熱痙攣:因出汗過多、缺乏適當水分與鹽分補充,造成體內電解質大量損失而引起的隨意肌(特別是工作時常運動之下腹及疲勞肌肉)抽筋式痙攣;患者肌肉可產生足以失去活動能力般之疼痛。
  3. 熱暈厥:肇因於身體長期維持靜態姿勢且同時遭受熱暴露,造成血液在腿部及皮膚逾量蓄積;主要症狀包含視線模糊、短暫暈厥或接近暈厥等現象。因為熱暈厥並無鹽分或水分的過度喪失,只需在陰涼處平躺休息,並補充水分即可。
  4. 熱衰竭:因過度排汗、腹瀉、嘔吐引起的脫水、血液因應散熱過度擴散至體表血管、個人熱適應力及體適能較弱者易引起的虛脫狀態。熱衰竭之產生是體溫調節過度(大腦皮質血液供應不足或鹽分、水分流失過多)造成生理失去平衡;症狀包括疲倦、虛弱、視線模糊、頭痛,且患者呈現脈搏加快、血壓降低等現象。
  5. 熱中暑:因過度曝曬、熱適應力較弱、藥物使用/飲酒所引起。此時體溫調節機能喪失而無法適當維持熱平衡,患者出現臉紅、皮膚乾燥,神智混亂、顫抖、甚或失去知覺;體溫可超越 40℃。排汗與否並非中暑之良好指標。一般而言中暑可分為兩型:典型的中暑(常發生在孩童、老人、長期罹病病患身上;屬因外部熱環境因子如溫度升高加諸人體之額外熱負荷)中暑案例較不易見排汗;但因勞動過度致使體溫上升的中暑(屬人體因勞動代謝產生之內部熱負荷)則常可見到排汗的發生。


熱傷害預防


  1. 選工及配工:以下疾病應考慮是否適合從事高溫作業,高血壓、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無汗症、腎臟疾病、廣泛性皮膚疾病。
  2. 熱適應:勞工未曾在高氣溫環境工作,為增加勞工對熱的忍耐能力,規劃其熱適應時間至少6天,第一天作業時間可安排為全部工作時間之 50%,而後逐日增加 10%之工作量。
  3. 適合休息/工作的環境:雇主應提供陰涼的休息處,也可應用風扇、水霧等方式,降低環境的溫度。
  4. 水份及電解質補充:運動飲料、加鹽的冷開水等。
  5. 教育訓練:了解熱傷害的表現,早期發現,及時處置。
  6. 安全編組:團隊作業,避免有人落單,發生事故時也方便求救。

結語


其實高溫作業勞工作息時間標準中,所訂的高溫作業,如:鍋爐、熔鍊等,已經很多都是自動化操作了,勞工會接觸到高溫的時間很短,一般那麼高溫,也會戴好防護具,不會和自己開玩笑;反而是戶外作業的勞工,只有一條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324條之6,提到要調整工作時間,也沒有說要怎麼調整,根據台灣的習慣呢,就是每個人自由心證,不要完全沒休息到就好。(老闆、勞工解讀的一定不一樣)。

而如果真的納入高溫作業勞工作息時間標準時,在台灣夏天酷熱時節,是不是就真的1/4工作,其他時間休息呢?這些都值得好好討論,而不是放在那兒大家各自解讀,否則形同虛設,本來保護勞工的美意也沒能達成。

2017年2月22日 星期三

精密作業的職業風險


大家想到精密作業,最常會想到的就是使用顯微鏡了吧?
其實還有許多是屬於精密作業的範疇。

根據「精密作業勞工視機能保護設施標準」,只要從事以下凝視作業的時間,每日超過2小時,就算是精密作業。


  1. 小型收發機用天線及信號耦合器等之線徑在零點一六毫米以下非自動繞線機之線圈繞線。 
  2. 精密零件之切削、加工、量測、組合、檢試。 
  3. 鐘、錶、珠寶之鑲製、組合、修理。 
  4. 製圖、印刷之繪製及文字、圖案之校對。 
  5. 紡織之穿針。 
  6. 織物之瑕疵檢驗、縫製、刺繡。 
  7. 自動或半自動瓶裝藥品、飲料、酒類等之浮游物檢查。 
  8. 以放大鏡、顯微鏡或外加光源從事記憶盤、半導體、積體電路元件、光纖等之檢驗、判片、製造、組合、熔接。 
  9. 電腦或電視影像顯示器之調整或檢視。 
  10. 以放大鏡或顯微鏡從事組織培養、微生物、細胞、礦物等之檢驗或判片。 
  11. 記憶盤製造過程中,從事磁蕊之穿線、檢試、修理。
  12. 印刷電路板上以人工插件、焊接、檢視、修補。 
  13. 從事硬式磁碟片(鋁基板)拋光後之檢視。 
  14. 隱形眼鏡之拋光、切削鏡片後之檢視。 
  15. 蒸鍍鏡片等物品之檢視。  

可以看到包含的作業類別比想像的多,而這些勞工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視力的保護。
法規中也規定每2小時的作業,應有至少15分鐘的休息。

法規內還有說到工作區的照度、光線的角度等等;這個平常比較用不到就不細談,對「照度」有興趣的,可以參考之前的「辦公室族群的職業風險」。

眼睛保健

既然提到了精密作業可能對眼睛造成危害,就要談談勞工應該怎麼做眼睛保健

  1. 定時休息、保持距離:長時間、近距離的工作,會使得眼睛的睫狀肌疲勞,造成近視 。每隔一段時間,應讓眼睛對焦在不同的位置,或閉眼休息一下。工作區應和眼睛有30公分以上的距離(操作顯微鏡工作不在此限)。
  2. 避免眩光:平常開車時,可能被前車玻璃的眩光閃到快瞎了,而勞工工作時,常因為光源的角度或工作檯面的材質,造成眩光,而降低了工作的效率,甚至造成傷害。
  3. 避免強光:強光的刺激,對眼睛是百害而無一益;從最外層的角膜、結膜,可能會受到紫外線的傷害,而造成「光照性角結膜炎」(photokeratoconjunctivitis)(如:電焊工眼炎、雪盲);再來就是我們的水晶體了,強光也會使得白內障提早出現;最後就是視網膜,會因為強光而造成黃斑部病變。(這樣就整組壞光光了)
  4. 配戴適合的眼睛防護具:前面提到的強光問題,常在戶外工作或開車的,應該配戴太陽眼鏡;電焊作業應有可防紫外光及火花噴濺的護目鏡;切削、研磨等工作,也要使用安全眼鏡,防止碎屑對眼的傷害。眼科醫師的夢魘就是「破球」(眼球破掉),對職災勞工也是,這個預後是相當差的,不要掉以輕心,除非你真的很想拿職災失能給付

護眼迷思


1. 藍光傷眼
直接說結論,強光絕對比藍光傷眼;Google一下藍光傷眼的討論,你就會知道這是個謠言,順手附個連結好了(LED 藍光傷眼?美國能源局再提報告闢謠);傷眼的3要素:距離、時間、能量,近距離、長時間、高能量,你的眼睛就廢了。

白光中本來就有藍光的光譜,濾掉藍光,弄得銀幕黃黃的、暗暗的,看起來顏色都不準,還自己安慰自己說,這樣眼睛可以用得比較久...嗯...別傻了。

還有人說,如果藍光對眼睛無害,那為什麼手機大廠蘋果,還要內建一個濾藍光模式呢?這個誤會又大了!那個模式叫「night shift」,是因為藍光會影響退黑激素,造成生理時鐘紊亂,是要讓你好好睡覺的,不是要保護你的眼睛!

2. 葉黃素護眼
一樣先說結論,可以減少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惡化的機會,但不能治療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葉黃素的確是對眼睛有好處,但不是萬靈藥,什麼都有效;在門診還遇過家長要買葉黃素給小朋友預防近視的!(還好我不是眼科醫師,不然聽到這樣的論點,應該想去撞牆吧?);眼睛不適還是應該去看醫生啦!不是什麼眼睛乾、澀,流目油,都全交給葉黃素好嗎?

最後附上,英國眼科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在 1998 年有發表一篇蔬菜與水果所含有的類胡蘿蔔素裡葉黃素(Lutein)與玉米黃素(Zeaxanthin)含量的研究。大家其實飲食均衡就不用買那麼多保健食品了。(原文連結在此)

前三名分別是:玉米、蛋黃和奇異果

結論

一不小心又聊太多了,快點回到正題。眼睛是靈魂之窗,不論在工作或是休閒,都要好好保護。最後重申,如果你從事的是精密作業工作,請爭取你應有的休息時間;如果工作環境有強光或眩光時,應尋求環境的改善及適合的防護具。

還有還有,不要太相信商人炒作出來的議題...這樣要貼不自殺聲明在最後嗎?


2017年2月13日 星期一

包裝產線的職業風險


今天是情人節,大家送禮物了嗎?
禮盒中排列地井然有序的巧克力/糕點,是不是賞心悅目呢?
然而,在包裝產線的員工,卻承擔著許多職業的風險。

在進入職業醫學訓練之前,一直以為這些工作,不是應該就由機器手臂來執行?又快又有效率。然而,真的到了工作現場訪視時,才知道很多事情不像我們想的那麼理所當然。

產線自動化,一定是未來的大方向,但是現有的很多產業,可能因為量能不夠大,需求特殊等等情況,使得轉換到全自動化,要付出大量的成本,所以現狀還是許多產線都是以人工作業為主,機器只是輔助。

以之前看過的喜餅產線來說,把餅整齊地排入盒子,就完全是以人工完成!產線的員工每人負責1-2種品項,從大的盒子把餅抓出來後,要整理好方向,再順勢放入盒中,每天8小時的工作時間,光是手部抓握的動作就高達4000-4500次。


其他像是要貼貼紙、上蓋、封口、表面裝飾等等,也都是由人力完成。說真的,我看了都覺得好辛苦,而且還有數量的壓力,看他們手都動得飛快。

反覆性、高頻率的動作,造成包裝產線上最大的職業風險,就是
人因工程危害 (肌肉骨骼危害)

不論是手部的板機指、腕隧道症候群,或是上臂的肌腱炎等等,都是包裝產線作業員可能得到的疾病。

其他還有很多匪疑所思的東西,也都是由人工去排列裝箱的,像是超商常見的小包裝冰塊!我第一次聽到時,也覺得不可思議,不是就全部倒進去,每箱的包數對了就好嗎?結果很多事情都不是我們想得那麼簡單,而是有其「眉眉角角」要注意的地方。

不過,這也是職業醫學能不斷帶給我驚奇的原因。教科書說的,永遠都是理論,實際在執行的是人,變數很多,因為適應和改良的方法不同,最後即便是相同的製程,在每間公司,呈現的方式、可能的危害就完全不同。所以,職業醫學才講究一定要到現場實地看一遍,只是看書面資料,常常無法了解現場的樣貌。

結語

人因工程危害,最好就是改善製程,導入自動化生產流程,只要不以人工施作,就不會有累積性的肌肉骨骼疾病。聽起來真的是好棒,但是機器取代人工後,原本產線員工的生計怎麼辦?

好吧,先不要想那麼遠好了,既然包裝線上還是需要很多人力來做重覆性的動作,可以考量以行政管理的方式,讓不同單位的人員輪調,減少同一部位累積性的肌肉骨骼傷害。

或是,增加產線的人力,讓大家每天重覆性動作的次數下降,也可以降低職業傷病的風險;不過,就和全部自動化生產面臨到一樣的問題:成本增加。最後應該也會被老闆駁回這個建議吧。

最後,大家拿到禮物的同時,在開心之餘,也可以想想這禮物一路上:從原料、製造、包裝、運送等,經手過每個職人付出的心力,一定會更加感動及珍惜。

也祝大家西洋情人節快樂。


2017年2月8日 星期三

遊戲改變世界~讀後感


這本書看很久了,對我很有啟發,把一些重點分享給大家

書中最主要的,就是提出了遊戲的四大特徵:

目標

也就是遊戲最終達到的結果,但有時候目標並不具體,像是俄羅斯方塊,最終一定是被不停落下的方塊塞滿,輸掉這局遊戲,但是目標就是誰撐得久,可以消去的行數多。

規則

遊戲的規則,常常都是阻礙你直接達成目標的限制,激發出你的潛能,找出更多不同的方式來達成目標;像是惡靈古堡的豆腐人模式 (這樣是不是就透漏年齡了?),明明本來拿機槍殺殭屍殺得好好的,現在變成只能拿一把小刀。不過遊戲玩家反而更樂在其中。

回饋系統

透過分數、等級、進度表等方式,讓你覺得最終的目標不遠了,是可以達成的;也不知不覺讓人有更想玩下去的動力。而不是像汪洋中的一條船一樣,不知道會漂向何方。

自願參與

大家玩遊戲都是心甘情願的,覺得好玩就繼續玩下去,不好玩就關掉電源離開,沒有人會逼著你;也是因為認同遊戲的目標,在其中不斷挑戰種種設定來阻礙你的規則,並且透過回饋的系統,來讓你覺得有一步一步穩當地前進。

---------------------------------------------------------------------------------------------------------------------

作者認為遊戲不是讓人逃離現實,反而能讓他們應用玩遊戲時的心態,為這世界的未來盡一份心力;不斷地挑戰眼前的障礙,經過一次次的挑戰,而進入一種心流的狀態,進而使得協作結果更滿意,全心投入在更遠大的目標中,並和他人產生聯結、互動及合作,最後得到一個華麗的勝利,進而預測未來的趨勢。

然而,我覺得很多時候,現實中有很多隱性的阻礙在裡面,使得人們的決策無法和在遊戲中一樣,甚至有時會完全相反;例如:現實中失敗所付出的成本太高,可能是浪費了寶貴的時間,甚至是丟掉這份工作,就會讓人趨於保守而不敢挑戰,不像在遊戲中,失敗了再接關重新來過,或是從之前的儲存點再來一次。

金錢的價值觀也會不同,總覺得在遊戲裡的錢不是錢,生活中可能連一次計程車都不願意坐的人,在遊戲中卻捨得花遊戲幣來使用傳送門,節省時間。其他像是現實中,總想著錢多事少離家近,在遊戲中卻希望快點逃離新手村,跑到最深最遠的地下城去下那一不小心就會全軍覆沒的副本。族繁不及備載。

伯納‧蘇茲對遊戲下了一個定義,也是我覺得本書的金句
玩遊戲,就是自願嘗試克服種種不必要的障礙。

有人說過,「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如果真的能換位思考,把自己從習慣圈中抽離出來,活得像在玩遊戲一樣,是不是能更不畏懼失敗,更願意嘗試挑戰,而活出不同生命的高度呢?

2017年2月6日 星期一

高架作業的職業風險


你知道多高,才算是高架作業嗎? (有時也被稱為高空作業)
20公尺?10公尺?5公尺?
都不對,只要高度在2公尺以上,就算是高架作業。

【註】依「高架作業勞工保護措施標準」第三條之定義,即雇主使勞工從事之下列作業:

  1. 未設置平台、護欄等設備而已採取必要安全措施,其高度在 2 公尺以上者。
  2. 已依規定設置平台、護欄等設備並採取防止墜落之必要安全措施,其高度在5公尺以上者。


所以要是老闆請你換個辦公室天花板的燈管,站在A字梯的高度超過2公尺,也可以算是高架作業,要小心墜落的風險,不然發生事故,也算是職災喔!

在都會區,就常常會看到如圖中的大樓外牆清洗,或是外牆廣告帆布張掛、大樓外觀檢修、建築物强度檢查等工作;而使用的器具不外乎是合梯、移動梯、施工架、高空工作車、附乘坐箱的起重機或捲揚機、升降機、吊籠等;也會見到因為工作空間的限制,而採用高空繩索作業的方式 (在新聞中常被稱為是蜘蛛人,更詳細請見下方的影片:新聞連結)


而高架作業,因為需要比較高的專注力,以避免發生事故,所以「高架作業勞工保護措施標準」也有規定每連續工作2小時,應有的休息時間如下:
  • 高度在2公尺以上未滿5公尺者,至少有20分鐘休息。
  • 高度在5公尺以上未滿20公尺者,至少有25分鐘休息。
  • 高度在20公尺以上者,至少有35分鐘休息。

前面說了那麼多,大家應該用膝蓋反射也猜得到,高架作業的職業風險就是
墜落

要如何避免墜落,則分成幾個方面來討論

1. 避免高架作業

沒有高架作業現場,就不會有墜落產生,所以如一些原本需要在高處組裝的結構,是否能改變工法,在地面組立好,再以吊車送到高處,就可以避免高架作業。

2. 多重保護系統

  • 護欄
  • 護蓋
  • 安全網
  • 安全母索
  • 安全帶

3. 安全監視

在高架作業現場,應設立安全人員,對勞工的風險提出建議和指正,以避免勞工本身對墜落的風險無感或出現不安全行為時,及早介入。

4. 高空作業車的風險

移動式工作台發生翻倒或傾倒,不僅會造成車體毀損,同時亦會對人員產生嚴重傷害或甚至死亡。常見的原因有:地面不穩固或傾斜、設備故障、未使用外伸撐座、負荷過重及天候條件等。

大家應該還記得去年梅姬颱風吹倒吊車的新聞,要是上面有作業人員,後果不堪設想

5. 人員限制

法規中有規定不適合從事高架作業的人員,進行作業前應謹慎評估
  • 酒醉或有酒醉之虞者。
  • 身體虛弱,經醫師診斷認為身體狀況不良者。
  • 情緒不穩定,有安全顧慮者。
  • 勞工自覺不適從事工作者。
  • 其他經主管人員認定者。


結論

每個職業現場的災害成因,都是很多因素組合而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雇主提供了不安全的環境」及「勞工不安全的行為」。

曾經有人說過,無知則無懼。當你對現場的危害一無所知時,怎麼會去理會這些安全防護措施?所以,雇主除了提供安全的作業環境外,更要強化勞工對現場的危害認知及職前訓練。而不是只有形式上的簽名畫押罷了。

最後再次強調安全始於自覺,唯有大家更注意工安,作業現場的安全才會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