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3日 星期二

冬季保暖 ~ 發熱衣?蓄熱衣?悶熱衣?


時序進入冬季,很多朋友要上山雪訓,或是出國滑雪的;這篇就來介紹在市面上常聽到的發熱衣,是什麼原理?以及相關的醫學小常識囉。

在戶外為什麼會覺得冷?


1. 高度


海拔高度上升100公尺,氣溫平均下降攝氏0.6度;如果以今天平地氣溫為18度時,在海拔3000公尺的高山,溫度就會在攝氏0度左右。

2. 溼度


有出國的朋友一定有這樣的經驗,為什麼去日本滑雪,明明都零下1-2度了,也不太冷;反而是在台灣10度以下的溼冷冬季,冷到叫不敢!?

這就要提到一些物理學的原理了:
水的比熱比空氣大,所以潮溼空氣的比熱也比乾空氣大,在溫度改變量相同的情況下,潮濕空氣會帶走更多熱量,是故,在溼冷的環境下,會覺得比乾冷更冷!
(相反的,夏天需要靠流汗及汗水蒸發把體熱帶走,在溼度高時,不利於體表的水份蒸散,所以溼度高的夏季,是很悶熱的;這也是我不太愛在夏天走中級山的原因之一,常常都溼溼黏黏的。)

這個還可以延伸談到,為什麼不要穿純棉的衣物上山,因為溼了很不容易乾,這樣身體的熱會快速被帶走,容易造成失溫!其實到營地或山屋之後,也建議把貼身層 (base layper) 換成全乾的。

3. 風寒效應


基本上就是風速越快,體表的溫暖空氣會被帶走,所以感受到的溫度會更低。
要看更多,可以到臉書的粉專上,有放一組投影片,更清楚。
【風寒效應】:https://goo.gl/8zh2PE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戶外衣著選擇


因為本篇的重點不在這兒,只簡單介紹「洋蔥式穿法」, 大家真的很有興趣,再特別寫一篇說明吧。

基本分為三層:
貼身層:就是base layer,主要功能是吸溼排汗。
保暖層:一般常說的中層衣就是這層,常見的soft shell、羽絨,都可以算。
天候層:主要就是要隔絕外界的不良氣候,如:下雨、大風等;常被歸為hard shell,不過天氣不錯時,往往是被收在背包中的。

簡單來說,就是「一件不夠暖,你不會穿兩件嗎?」,避免單一件衣物過於厚重,而不好穿脫來調節體溫。(在高山上,流太多汗是大忌)

發熱衣的原理


1. 遠紅外線放射性


在化學纖維 (常見為聚酯纖維) 中,添加氧化鋯、碳化鋯等材質,可以吸收環境的可見光,轉為遠紅外線來發熱;材質本身也有反射身體輻射熱的效果,來達到保暖的功能。

而台灣的工研院也有推出可以發熱的粉體 (成分不清楚,查不到) ,也是市面上某些大廠會使用的發熱纖維。

使用這個技術最大的難度就是如何把這些材質混入纖維中,從最早可能因為洗滌,而使得發熱效率變差,到現在多數是使用奈米級的粉體,或在製造化纖的塑膠粒時,直接混入原料中,都讓廠家宣稱現在的發熱效能可以維持得更久,甚至是永久。

2. 纖維吸溼放熱


這個利用的原理是使用纖維,吸收人體表面蒸散的水氣,重新凝結,放出凝結熱;主要的纖維是:聚丙烯酸酯纖維 (Acrylate fiber) ;而發熱的效率,也會因為混紡的比率上而有不同。


那其他纖維是做什麼的?


這也是很多人常見的問題,來說明一些常見會弄錯的化學纖維【以下都不會發熱】:


1.  壓力克纖維 (聚丙烯腈纖維,Acylic fiber)


和上面的聚丙烯酸酯纖維,不論是中文或是英文上都有點像! (我到底是來買發熱衣還是考改錯字呀?!) 效果卻有不同。

特點是易乾、抗縐、不吸水。


2.  聚丙烯纖維 (Polypropylane fiber, PP fiber)


這個纖維的保暖效果和羊毛差不多,又很快乾,也是冬季衣物常會選擇的纖維種類。

3.  聚酯纖維 (Polyester fiber, PE fiber)


這個纖維很常被使用在貼身層 (base layer),也常加入上面提到的氧化鋯,做成發熱纖維;像我最愛的Patagonia的Capilene系列都是用這種PE fiber。

※ 特別提醒:
纖維的屬性是一回事,但是衣物的織法(立體結構和層數)、纖維本身結構(是否中空)、混紡的種類,都會影響到該件衣服的特色,所以你可以看到上面提到的Capilene系列,明明就都用PE fiber,為什麼從排汗的到保暖的產品都有。

職業醫學小提醒


鋯 (Zirconium, Zr),常用於陶瓷業、釉料、人造寶石(蘇聯鑽)、耐火材料、研磨抛光、鑄模等,有可能造成塵肺症。

新聞連結:https://goo.gl/jWCMRF

而現在用於發熱衣的添加物質中,一般的民眾是不需要擔心的,但是你如果是在上游工廠,製造相關原料,可能會暴露到含鋯的粉塵,請注意物料混合時的工程控制,以及個人防護具配戴,以免日後職業疾病的發生。

結語


套句灌籃高手的名言:「左手只是輔助。」;發熱衣也是!

自然界能量是恆定的,不論是吸收可見光放出遠紅外線,或是吸溼放熱,都比不上把自己的身體練好,有穩定的基礎代謝率,就更不怕冷了。

另外,發熱衣也是有極限的,雖然廣告常常打著:我的行李箱空間都空出來了!建議在實際帶到極限環境使用前 (如:高山、滑雪、看極光),一定要先試過,評估一下自己的斤兩,再決定要帶多少其他的保暖衣物,不然冷的時候沒有衣服穿是很慘的,不要賭這一把呀。

常上山的朋友,背包中有個香菇袋或是大黑垃圾袋當防水層以外,在沒有帳棚要緊急迫降時,也是很好的保暖工具。

最後,對有些人來說,發熱不一定是好事,反而流汗變成悶熱;或是因為衣服添加的奈米微粒而造成過敏不適,所以購買時建議多穿穿不同家的,一方面可以比較發熱效果,一方面也看看有沒有過敏的狀況;千萬別為了湊運費,一次買很多件。

※ 延伸閱讀:凍傷和凍瘡
https://goo.gl/DS737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