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3日 星期二

為何上班這麼累?其實是你的心累 ~ 讀後感


書中每段都用一個故事來做為引言,讓你很快地融入這個情景之中;
我覺得這本書很值得看,每個分段都有不同的體認,也可以在職場中,遇到什麼狀況時,再回來看看書中怎麼寫,當成工具書也不錯。

試著用一種新的方式來說這本書,每一段都用一小段文字來記錄自己心中的體會。

第一話 誰說職場是理性的


職場中,除了處理工作上的事情外,常常面臨的是人和人的關係;所以從來就不可能是理性的,每個決策的後面,可能都帶著主管或同事的情緒,而各自心中的「情感投射」,往往會是誤觸地雷的最大原因。


第二話 愛與競爭,讓職場變成競技場


「自尊心強」和「有自信」往往是站在兩個相反的方向,自尊心強的,常常是缺乏自信的,需要由外界的認同或他人的讚美來強化自己的自尊;在職場中,自尊心強的,往往動則得咎,找不到自己的定位點,而隨波逐流,最終一事無成。只有先愛自己,獲得足夠的自信/安全感,才能在職場上大顯身手。

第三話 壓力是來自「工作」,還是「人」


心理壓力的可怕,正因為無法預測,能掌控的只有自己應對壓力的方法;然而,許多人反而會畫地自限,先檢討環境和他人,卻不是先考量在自己這部分,有什麼可以努力改變的地方。最終,把自己的理想,變成妄想,責任卻全在別人身上。

第四話 小人、貴人,都是自己想出來的


假設產生想像,想像久了,就變成真的了!對外界的變化,我們總是習慣用一套理論來解釋;像在診所就常看到這樣的情況,「他這個流感,一定是昨天下午去騎車吹到風啦!就叫他要好好穿衣服,都不聽。」有醫學背景的人,可能會覺得好笑,但是,許多心理上的現象,我們自我解釋的邏輯,並不會比較高明。有空,一定要和自己心理對話,你會發現有很多自己習以為常的解釋方法,其實是錯誤百出的。


第五話 拖延、沒執行力,是拒絕長大的成人病


拖拖拉拉,可能也有幾種解釋方法;一方面是可以當成自己工作不完美的台階,「我就是太晚開始了,才沒把事情辦好」,另外也可能是享受自己高效率工作的捷徑,「你看,我昨天熬夜一整晚,今天的表現這麼完美,是不是很強呀?」;重點往往不是表面的現象,而是後面你自己的心路歷程。


第六話 賺大錢=成功,用錢衡量你的人生?


這段的目標族群應該是衣食無虞的人,否則當基本生活所需都沒辦法滿足了,也不會考量成功與否的問題了。錢只是一個媒介,就像網路上流傳著一句勸敗名言,「錢不會消失,它只是變成你喜愛的型式存在著」;很多時候,我覺得人生的資產是存在人際關係之中的。

第七話 工作沒FU,熱情不再


這個在職場壓力族群面談,超‧常‧遇‧到!多數都是不斷的抱怨,真的問到「那你有想過要怎麼改善這些問題」時,往往就會一笑帶過,或是根本沒有好好想過。即便有想過幾個方案的人,也多半會自己設限,覺得沒機會了,不敢跨出舒適圈。這時候,請他們好好想想,究竟是對工作不滿?還是對自己不滿?有機會可以找到突破點。

第八話 換工作也不能解決的問題


這也是談到自我認同的議題,你真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嗎?還是只想要與眾不同?這樣才叫做出眾?大多數人,都這樣極其平凡地過了一生,難道他們就白走了一遭嗎?還是平凡中見偉大,就像陳樹菊如果沒有媒體報導,她應該也是繼續賣著菜,繼續捐著錢;一定要被別人看到才行嗎?或是要對自己負責?

第九話 你的夢想是什麼?


夢想不是幻想,要有明確的目標和執行的方式;而人生中往往就是一段追逐夢想的過程,在追夢的路程上,了解自己的天賦和能力,不斷修正並進化;路途中來自各方的雜音一定不會少過,但是沒有人可以為你的人生負責,所以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放膽前進。


第十話 工作和家庭哪個重要?


每個人的答案一定有所不同,對我來說,這就是取捨的問題,時間就那麼多,在哪兒付出,就在哪兒回報。然而,即便是和親愛的家人或職場的同事,也應該留下一些自己的空間和時間,哪怕是街角便利商店一杯飲料的時間;否則,常常會把家庭及工作的情緒互相影響,也會看不到他們默默為你付出的努力和犠牲。

第十一話 職場沒有永遠的敵人與朋友


人生也是,只有你在不在意這段關係,不然敵人或朋友,可能也只在你心中刮過一絲漣渏,就像剛剛那個在高速公路匣道上,從槽化線偷切到你前面的那台車一樣。

結語


心理學的書很有趣,提供了很多不同的面向,來讓你和自己對話;我覺得,在忙碌的生活中間,翻個一兩個章節,好好開啟和自己的話匣子,來了解一下,那習以為常的反應,背後在訴說著什麼樣的訊息。

你...有多久沒和自己聊聊天了呢?到書局翻翻,或上網買一本回來看看吧。

冬季保暖 ~ 發熱衣?蓄熱衣?悶熱衣?


時序進入冬季,很多朋友要上山雪訓,或是出國滑雪的;這篇就來介紹在市面上常聽到的發熱衣,是什麼原理?以及相關的醫學小常識囉。

在戶外為什麼會覺得冷?


1. 高度


海拔高度上升100公尺,氣溫平均下降攝氏0.6度;如果以今天平地氣溫為18度時,在海拔3000公尺的高山,溫度就會在攝氏0度左右。

2. 溼度


有出國的朋友一定有這樣的經驗,為什麼去日本滑雪,明明都零下1-2度了,也不太冷;反而是在台灣10度以下的溼冷冬季,冷到叫不敢!?

這就要提到一些物理學的原理了:
水的比熱比空氣大,所以潮溼空氣的比熱也比乾空氣大,在溫度改變量相同的情況下,潮濕空氣會帶走更多熱量,是故,在溼冷的環境下,會覺得比乾冷更冷!
(相反的,夏天需要靠流汗及汗水蒸發把體熱帶走,在溼度高時,不利於體表的水份蒸散,所以溼度高的夏季,是很悶熱的;這也是我不太愛在夏天走中級山的原因之一,常常都溼溼黏黏的。)

這個還可以延伸談到,為什麼不要穿純棉的衣物上山,因為溼了很不容易乾,這樣身體的熱會快速被帶走,容易造成失溫!其實到營地或山屋之後,也建議把貼身層 (base layper) 換成全乾的。

3. 風寒效應


基本上就是風速越快,體表的溫暖空氣會被帶走,所以感受到的溫度會更低。
要看更多,可以到臉書的粉專上,有放一組投影片,更清楚。
【風寒效應】:https://goo.gl/8zh2PE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戶外衣著選擇


因為本篇的重點不在這兒,只簡單介紹「洋蔥式穿法」, 大家真的很有興趣,再特別寫一篇說明吧。

基本分為三層:
貼身層:就是base layer,主要功能是吸溼排汗。
保暖層:一般常說的中層衣就是這層,常見的soft shell、羽絨,都可以算。
天候層:主要就是要隔絕外界的不良氣候,如:下雨、大風等;常被歸為hard shell,不過天氣不錯時,往往是被收在背包中的。

簡單來說,就是「一件不夠暖,你不會穿兩件嗎?」,避免單一件衣物過於厚重,而不好穿脫來調節體溫。(在高山上,流太多汗是大忌)

發熱衣的原理


1. 遠紅外線放射性


在化學纖維 (常見為聚酯纖維) 中,添加氧化鋯、碳化鋯等材質,可以吸收環境的可見光,轉為遠紅外線來發熱;材質本身也有反射身體輻射熱的效果,來達到保暖的功能。

而台灣的工研院也有推出可以發熱的粉體 (成分不清楚,查不到) ,也是市面上某些大廠會使用的發熱纖維。

使用這個技術最大的難度就是如何把這些材質混入纖維中,從最早可能因為洗滌,而使得發熱效率變差,到現在多數是使用奈米級的粉體,或在製造化纖的塑膠粒時,直接混入原料中,都讓廠家宣稱現在的發熱效能可以維持得更久,甚至是永久。

2. 纖維吸溼放熱


這個利用的原理是使用纖維,吸收人體表面蒸散的水氣,重新凝結,放出凝結熱;主要的纖維是:聚丙烯酸酯纖維 (Acrylate fiber) ;而發熱的效率,也會因為混紡的比率上而有不同。


那其他纖維是做什麼的?


這也是很多人常見的問題,來說明一些常見會弄錯的化學纖維【以下都不會發熱】:


1.  壓力克纖維 (聚丙烯腈纖維,Acylic fiber)


和上面的聚丙烯酸酯纖維,不論是中文或是英文上都有點像! (我到底是來買發熱衣還是考改錯字呀?!) 效果卻有不同。

特點是易乾、抗縐、不吸水。


2.  聚丙烯纖維 (Polypropylane fiber, PP fiber)


這個纖維的保暖效果和羊毛差不多,又很快乾,也是冬季衣物常會選擇的纖維種類。

3.  聚酯纖維 (Polyester fiber, PE fiber)


這個纖維很常被使用在貼身層 (base layer),也常加入上面提到的氧化鋯,做成發熱纖維;像我最愛的Patagonia的Capilene系列都是用這種PE fiber。

※ 特別提醒:
纖維的屬性是一回事,但是衣物的織法(立體結構和層數)、纖維本身結構(是否中空)、混紡的種類,都會影響到該件衣服的特色,所以你可以看到上面提到的Capilene系列,明明就都用PE fiber,為什麼從排汗的到保暖的產品都有。

職業醫學小提醒


鋯 (Zirconium, Zr),常用於陶瓷業、釉料、人造寶石(蘇聯鑽)、耐火材料、研磨抛光、鑄模等,有可能造成塵肺症。

新聞連結:https://goo.gl/jWCMRF

而現在用於發熱衣的添加物質中,一般的民眾是不需要擔心的,但是你如果是在上游工廠,製造相關原料,可能會暴露到含鋯的粉塵,請注意物料混合時的工程控制,以及個人防護具配戴,以免日後職業疾病的發生。

結語


套句灌籃高手的名言:「左手只是輔助。」;發熱衣也是!

自然界能量是恆定的,不論是吸收可見光放出遠紅外線,或是吸溼放熱,都比不上把自己的身體練好,有穩定的基礎代謝率,就更不怕冷了。

另外,發熱衣也是有極限的,雖然廣告常常打著:我的行李箱空間都空出來了!建議在實際帶到極限環境使用前 (如:高山、滑雪、看極光),一定要先試過,評估一下自己的斤兩,再決定要帶多少其他的保暖衣物,不然冷的時候沒有衣服穿是很慘的,不要賭這一把呀。

常上山的朋友,背包中有個香菇袋或是大黑垃圾袋當防水層以外,在沒有帳棚要緊急迫降時,也是很好的保暖工具。

最後,對有些人來說,發熱不一定是好事,反而流汗變成悶熱;或是因為衣服添加的奈米微粒而造成過敏不適,所以購買時建議多穿穿不同家的,一方面可以比較發熱效果,一方面也看看有沒有過敏的狀況;千萬別為了湊運費,一次買很多件。

※ 延伸閱讀:凍傷和凍瘡
https://goo.gl/DS737C

2018年1月19日 星期五

日本國內使用無人機相關資訊 ~ 2018/01 版

國內前往日本旅遊的民眾很多,現在玩空拍機的也不少
本篇整理相關法規,希望大家不要觸法:
【感謝 陳宗智 協助翻譯及統整資料】

1. 何種機體適用日本航空法?


根據日本國土交通省的官方網站(*1)指出,非搭載人的遠距遙控飛行物,其總重量在200g(含電池)以上者,適用飛行法。這也就包含了遙控飛機、農藥散佈用迷你直升機,以及無人空拍機。

2. 無人機需要申請才能飛行的區域與禁飛區域


a. 原則:

根據日本國土交通省的官方網站(*2)指出,在機場的航空管制區、人口稠密區、以及150M以上空域需要申請,其餘地點可飛,另外,日本政府於2017年12月通過追加祭典等活動的無人機使用規範,於2018年1月中實行(*3)。






b. 禁飛區域:

根據各地自治條例,東京都都立、千葉縣縣立、北海道道立公園園區內全面禁止飛行。(因為整理好的圖片有版權,請移到該網頁檢視)
由此去:ドローン規制条例全国早見マップ

*請特別注意,這項在「國家地理院地圖」是不會顯示的,不要傻傻地在人家的國家公園就飛了!

私有地、道路、鐵路上空、神社、觀光景點、外使館、重要國家設施,同樣未經許可全面禁飛,需要向各地點的管理者進行申請。(參照民法3-1-1、道路交通法77、小型無人機等飛行禁止法(*4)

人口稠密區及機場週邊可參照國家地理院地圖。http://maps.gsi.go.jp/#8/35.559043/140.339355/&base=std&ls=std%7Cdid2010&blend=0&disp=11&lcd=kokuarea&vs=c1j0l0u0t0z0r0f0&d=vl




其他特殊情況下也需要進行申請



3. 申請方式


前列機場的航空管制區、人口稠密區、以及150M以上空域及特殊情況申請,需使用國土交通省航空局提供之指定格式填寫(*5),在官方網站上有表格(WORD)及填寫詳解,另外也有許多常見問題釋疑(*6)。
然而,提出日期需要在飛行前10天(不含六日),並且只有書面/郵寄方式,對於海外的使用者來說是相對不便的。
其他諸如神社等觀光景點的申請方式則需要至各地點的官方網站洽詢。

參考資料:
*1:飛行ルールの対象となる機体
http://www.mlit.go.jp/koku/koku_fr10_000040.html
*2:無人航空機の飛行の許可が必要となる空域について
http://www.mlit.go.jp/koku/koku_fr10_000041.html
*3:無人航空機の飛行に関する許可・承認の審査要領の改正について(PDF)
http://search.e-gov.go.jp/servlet/PcmFileDownload?seqNo=0000168422
*4:小型無人機等飛行禁止法
https://www.npa.go.jp/bureau/security/kogatamujinki/
*5:許可・承認手続きについて
http://www.mlit.go.jp/koku/koku_fr10_000042.html
*6:無人航空機に関するQ&A (PDF)
http://www.mlit.go.jp/common/001189948.pdf

2018年1月18日 星期四

【旅遊醫學】高海拔和血壓

先問大家兩個問題,再看後面的答案
1. 高海拔會讓血壓變高或降低?
2. 血壓計拿到高海拔會準嗎?
.
.
.
避免你偷看到答案
.
.
.
先回答第1題:
《血壓會變高。》
---------------------------------------------------------
47個志願者,走到聖母峰基地營 (EBC) ,海拔5400公尺
動態血壓監測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24小時平均:
收縮壓上升14mmHg、舒張壓上升10mmHg
當然血壓上升的原因很多,作者認為可能的主因是氧氣減少,而造成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血壓上升。
論文中還提到,一顆常用的血壓藥 (ARB類),在海平面、海拔3400公尺,都有效;但是到海拔5400公尺,就沒效了!
※ 所以有高血壓在使用藥物治療時,想去尼泊爾爬EBC,或其他超過海拔超過3400公尺的地方(如:西藏),請先和你的家庭醫師討論一下用藥。
使用的資料是一篇2014年發表在
歐洲心臟期刊 (European Heart Journal) 的文章。
全文連結: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u275
-----------------------------------------------------------
再來是第2題:
《在高海拔的血壓計一樣會準》
-----------------------------------------------------------
要談這個之前,請先了解血壓計的原理:
懶得看字,可以看影片:https://goo.gl/VzKTcw
A. 水銀血壓計:Sphygmomanometer
使用氣囊壓脈袋綁在手臂上加壓充氣,使得壓力將動脈擠壓達到完全阻止血液的流動,接下來緩慢的洩放氣囊壓力,當氣囊壓力稍低於血管內的壓力時,血壓的壓力會將血管撐開一點形成小通道(如下圖),此時的血液會以噴射方式通過,此時以聽診器(貼著血管上方手臂)可以聽到血液噴射及亂流所合成的微小聲音,為了紀念柯羅特克夫(N.S. Korotkoff)的發現,稱為柯羅特克夫音(Korotkoff sounds),此時此時觀察水銀壓力計數值稱為收縮壓點,當逐漸洩放壓力使得血管通道恢復正常,此時噴射效應逐漸消失,此時觀察水銀壓力計數值稱為舒張壓點,此方式簡稱為柯式音測量法。
B. 電子血壓計/示波振幅法血壓計:
一樣是利用壓脈袋充氣再洩壓,在這過程中使用壓力感測器偵測氣囊上的氣壓與微小脈動,來決定血壓值。一般而言,在壓脈波急遽增大時,壓脈帶的壓力為「收縮壓」,而壓脈帶壓力急劇變小時,壓脈帶的壓力為「舒張壓」。
而兩種血壓計都是開放的系統,量測出來的值,是一個相對的壓力,所以不會因為外界氣壓改變而影響。
※ 上高山一樣可以帶電子血壓計唷。
使用的資料是一篇2016年發表在
心臟亞洲 (Heart Asia) 的文章。
全文連結:https://dx.doi.org/10.1136%2Fheartasia-2016-010814

2018年1月1日 星期一

深度工作力 ~ 讀後感


核心概念


其實這本書看完,重點很少,大部分都是用例子來支持想說明的觀點;如果要用一句話說完這本書,就是
專注

因為現在網路的普及,會讓自己分心的事情實在太多了,所以時間都會變成碎片化,而讓你可以進入專心工作的狀況被剥奪了!

因為投入的時間不夠,專注不足,特別是對於知識工作者,就無法有深刻的體會,進一步開拓新局,而都是花在淺薄的問題上。

這和現代的人,常常只追求「知道」而不是「知識」的趨勢很像;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當真正需要用上的時候,也無法應用。

所以對自己想發展的領域應該要好好充實相關的知識,好好經營,才能做出和別人不同的事業。

具體做法


其實就是要練習如何讓自己快速進入狀況,也就是常有人提到的「心流」(Flow),或是和我一樣年代,有看過閃電霹靂車的人,應該都知道的「零的領域」。白話一點,就是心無旁騖的境界,才能事半功倍。

大家進入「好好做事」模式,一定都有自己的習慣;可能是要喝過一杯咖啡,可能是要時間整點才開始,可能是要進到自己的工作室,也可能只要戴上耳機,就可以火力全開。

這樣的能力,影響到你的時間應用,能越快進入狀況的,就越不容易被打斷,進度也會越順利;否則,可能兩件事情中間,只有2個小時的空檔,你暖機就要1個小時了,想一想,那還是耍廢好了,不然才沒做多少,又要忙接下來的事了。

但書


書中寫到了一種人不需要深度工作力,那就是優秀的執行長;他一天要解決的事情很多,要他為了每件事情去想個四、五個小時,不如組織一批優秀的幕僚。

所以他需要多工處理、運籌帷幄,隨時保持著連線的狀態。

結語


對普羅大眾來說,這本書提供的最重要概念就是前面講到的「專注」,活在當下,把握生命中的時時刻刻,而不是用著像自動導航模式一樣過完一天,渾渾噩噩地過日子;那不光是工作,連休閒生活都感受不到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