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7日 星期三

雷擊的風險


本文摘錄並翻譯自: (圖片版權皆屬原單位所有)
U.S. Army Training and Doctrine Command 
Guide for Lightning Protective Measures for Personnel, Jan. 2002

A. 認識閃電


1. 閃電的類型


雲中放電 (in-cloud lightning):多在風暴中產生
雲間放電 (cloud-to-cloud lightning):多在風暴中產生
雲地之間放電 (cloud-to-ground lightning):對人類的生命財產會有威脅的種類,也是本篇討論的重點

2. 閃電的相關參數


每次的閃電,約在1秒內會結束 (正確來說,是0.75秒),分為幾大部分:
A為【高電流期】:最高的單次放電,可能達到260,000安培的電流,在2*10^-4秒就會結束
B為【轉換期】
C為【穩定期】:約落在300-500安培的電流
D為【再放電期】:每次的再放電,都會比前一次的電流減弱一半以上

可以參照下圖所示,每波的閃電,約會有3-4次的放電,多則有數十次。



3. 閃電觸地的模式


約有90%的閃電,是負雷電擊 (negative stroke),也就是傳下來的是負電荷;另一種則是正雷電擊 (positive stroke),雖然不常出現,但帶電量較高。

電子從上而下移動的方式,稱之為階梯先導 (stepped leader),有點類似探針的方式,來找尋地面容易通過電流的地方。而地面會出現誘發先導 (induced leader),當兩者碰在一起,就會天雷勾動地火,產生真正的閃電電擊 (stroke)。


B. 雷擊風險評估 (主要用在建物或較高的物體,如:神木)


公式如下,會使用到3個參數,來得出風險值 (N)


Df:閃雷的密度
在美國有專門統計的單位,台灣的我不知道去哪兒查,有網友可以教我嗎?

Ae:區域的吸引力
可以看到參數中,最重要的還是高度 (H)

C1:環境係數
簡單說,就是附近沒比你高的東西,你就風險值就高;在山上,風險就更高了!


C. 人員危害


真的被雷直接擊中的機率很低,以美國為例,約為50萬分之1 (果然中樂透頭獎更難呀!);主要造成的傷害,都是間接傷害為主,也是最應該預防和衛教的重點!以下列兩種機轉為主:

1. 跨距電壓差 (step potential)


閃電的高電流導入地球後,會造成附近的地表帶電,因土地的電阻,而產生電壓差;常見於當雷擊打在附近時,人員想快速逃離,而產生的二次傷害。

從圖片中可以看出,當你越想跨大步逃離那個區域,反而造成電壓差更大,經過身體的電流越多,造成危害。


另外,要特別強調,當高壓電線掉落到地面時,也會產生同樣的效果!(而且,雷擊的電流是單次的大電流;高壓電線在還沒斷電前,是持續在供電的,危害更大!)

離開現場時,請一定要小碎步離開,以減少通過身體的電流。

2. 電氣閃絡 (electrical flashover)


大家還記得歐姆定律嗎?
電壓 (V) = 電流 (I) * 電阻 (R)

在這篇文章中,它把電阻用Z來表示。所以當閃電擊在高電阻的物體時,由於它的大電流,會造成物體帶著高電壓,此時電流就可以到附近的人或動物上,稱為閃絡 (flashover)。換個角度想,如果是打在避雷針上,因為電阻很小,就不會有這種情況產生。而這個原理在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在路上跑的汽車,其火星塞的原理,就是使用這個,坊間有些稱為跳火(電壓越高,跳火的距離越遠)。

這個效應是雷擊主要致死傷的原因,因為跑都跑不掉,預防的辦法就是,在落雷時,不要躲在樹下。


D. 預防雷擊


最後,我自己整理了一些在戶外活動時,遇到落雷的注意事項,以預防雷擊事故


  1. 出發前請再次確認天氣預報
  2. 攜帶的傘具,請不要有金屬尖端
  3. 遠離水邊,並保持乾燥
  4. 儘速離開空曠區域
  5. 離開稜線及山頂,選擇營地時也應避免
  6. 金屬易導電的裝備請打包好,收納至背包內
  7. 勿在開闊處使用無線電器材
  8. 勿在樹下躲雨或紮營


希望大家快快樂樂爬山,平平安安回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