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日 星期日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這次來介紹一本簡體書,
過一段時間再來寫怎麼買簡體書好了...
不然台灣常常缺書,都要等很久

這本書名翻譯的真是太神奇了!
英文原著的名字是:
"The Go-To Mom's Parents' Guide to Emotion Coaching Young Children"
Go-To Mom's 是作者經營的一個親子教養的網站。
因為台灣沒有翻譯,就去找了簡體版的來看

主要在講述的是照顧者如何讓小孩可以完整表述自己的情緒,
書中稱為「情感引導」,雖然書名翻的有點怪,但是內容還不錯,
幫大家整理一下

一開始不是介紹要怎麼做情感引導,
反而是把一些錯誤的父母教養方法提出來討論,分述如下:

  1. 控制型父母與放任型父母:作者希望達到的就是中庸之道,而不是過與不及,這樣兩種父母在生活中其實很常見。控制型就會常用威脅和命令的語氣對小朋友說話,例如:不要吵!全都給我閉嘴!三天不淮你們玩電動了!我數到3,把東西給我整理好,1、2、3!;放任型就是放牛吃草,反正孩子就是會瘋會野,不用管他啦,長大就會學好了。
  2. 輕視、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這個錯誤我有時候也會犯,常見像是小朋友跌倒了,特別是男生,一坐在地上哭,就會被斥責...哭什麼哭,有那麼痛嗎?屁股拍一拍自己站起來!長期下來,孩子就不願意和你分享情緒了,反正爸媽也沒有好好想理解我。
  3. 採用外部的獎賞:作者一直刺到我的痛點呀!每個錯誤我好像都犯過...這個大家應該也很能體會,像是乖乖吃飯就可以看電視半小時;考試第一名就買台iPad;乖乖看醫生就可以拿到一顆糖果/貼紙...長久下來,孩子不會認知到做這件事有什麼快樂,而是為了得到後面的獎勵,就像我們這年代的人,讀書真的有樂在其中的,可以在下面回覆一下...大部分人都是為了得到知識之外的回饋吧?
  4. 以消極的後果做為處罰:作者在這段定義了兩種後果,一種是消極後果,一種是直接後果;例如:下午玩太瘋,結果晚餐睡過頭,沒吃到飯,肚子很餓,這是直接後果;而爸媽爆氣,說你那麼壞,明天不帶你去動物園了,這是消極後果。長期使用消極後果做為處罰的手段,小朋友只會更不敢面對錯誤,而選擇逃避或說謊...誰知道我今天不小心打破杯子,是不是就要沒收我的電動玩具(如果只是要求協助清理杯子的碎片或是把地板擦乾,小朋友會那麼恐懼嗎?)
  5. 消極的教養方法:遺棄(你那麼壞,媽媽不要你了)、體罰(當孩子還沒認知道做錯什麼事,就是一陣毒打)
接下來就提到情感引導的步驟:(這段標題也不是一看就了解)
  1. 播下種子:其實就是設定規範,清楚明白地跟孩子說明你的要求,這樣才不會讓小朋友誤觸父母的雷區。
  2. 觀察和判斷:其實就是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個性如何、喜歡什麼、討厭什麼,並判斷在事件發生時,父母何時要出手介入。
  3. 聆聽:避免有評判性的語言,讓小朋友可以好好把他想的說出來。
  4. 發現並理解孩子的感受:對小朋友的感受給予適當的回饋,就像看診時要去同理病人不舒服的感覺一樣,小朋友會更願意把他對這件事的看法或他的感受說出來。
  5. 引導孩子解決問題:這段其實看「培養會思考的小孩」會有更詳細的論述,主要就是不要一直想幫孩子解決問題,你能幫他多久?只是讓他學會獨自處理事情的時間往後延罷了
書的後半段,就分述從嬰兒期、2-3歲、4-7歲,在教養上應該注意的重點。並提出一些例子做論述,使用上面提到的方法來處理。這部分寫得有點雜,有興趣的可以再聊聊。

最後,以「無條件的愛」做為結尾,為人父母是世界上唯一不能辭職的工作,讓孩子有個不論是生理、心理或社會上的避風港,何時何地都願意去理解、傾聽孩子,並和他們一同成長。

當然,也別忘了留些時間給自己和配偶,工作都需要休假了,何況是帶小孩這一輩子的事業,沒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只會讓照顧的品質下降,爆走的機率上升而已!

小小的附註一下,小朋友對情感用辭的表達,有本書很值得推薦,可以在遊戲中學習到許多不同的情緒用字,以及會有什麼樣的表情,叫"Who is Happ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