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3日 星期三

【阿賢的碎碎念】~ 異位性皮膚炎

天氣熱了,門診中很多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都大發作了!
身為一個家中小朋友「全都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家長,總是會多花點唇舌在衛教上面。因為這個病就是要決戰在初期呀⋯⋯
想當年,帶小朋友去附近運動場散步時,還有熱心的大媽們來品頭論足,「你小朋友是怎麼顧的呀?臉都爛掉了!要包手套啦,才不會亂抓」「你們洗澡是不是都沒洗乾淨呀?小朋友才會那麼癢一直抓⋯⋯」「你需不需要藥膏呀?我們家有個祖傳偏方唷!」「你要不要帶小朋友去看醫生呀?」
我差點脫口而出說:「我就是醫生!」
先說治療的三個重點:(以免大家不想繼續看下去)
  1. 保溼
  2. 控制環境中的誘發因子
  3. 控制發炎/感染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嬰兒和特寫


※ 什麼時候會出現症狀?

早的話3個月前後就會有症狀了,一般小小孩會從臉部及頭皮開始,耳垂也常會裂開;再大一點,四肢的外側(伸側),也會開始粗糙;最後才是大家比較熟悉的關節皺摺處。
另外,插花一下「嬰兒脂漏性皮膚炎」,差不多在一個月左右出現,常會有家長帶小朋友來打疫苗時,說在月子中心都沒事,怎麼帶回家就這樣?是不是家裡太髒了?
我都會笑著說,我們家的那隻,在月子中心也是人稱皮膚第一光滑的,後來回家也是脂漏性皮膚炎,再接著異位性皮膚炎。放心啦,是時候到了,就發作了!不要自責。

※ 會不會好?

大部分都會好。(入小學前約一半會好,青春期大約80%會好)
BUT,要好好顧!
不要當個「佛系異位性皮膚炎照護者」
不擦乳液、不看醫生、不注意環境;時間到了,皮膚自然就好了!
如果皮膚反覆發炎,保護層都已經被破壞掉了,那你就註定要常去找皮膚科醫師報到了。

※ 疾病的進程

皮膚保護層受損 -> 乾癢 -> 搔抓 -> 發炎更嚴重,甚至有細菌感染 -> 保護層再度受損 (惡性循環下去)

※ 為什麼會發生在我們家孩子身上!

異位性皮膚炎的成因是多因性的,遺傳、環境、食物⋯⋯;家長不要過於自責,尤其是第一胎的父母,已經夠手忙腳亂了,不要再為了這個事情,一直檢討是不是懷孕過程中吃了什麼不該吃的,還是自己基因不好等等。
遇到了就好好處理,這是長期抗戰,不要夫妻間還為了這事吵架。

※ 治療方式詳述

1. 保溼

擦乳液、擦乳液、擦乳液;重點就是不要讓皮膚乾掉,想到就擦,照三餐擦。不要只有洗完澡之後擦。
在有小朋友前,我不知乳液為何物,覺得那都是女生才會擦的東西啦!男人就是要粗曠一些⋯⋯(大誤);現在幫小朋友護膚,我的雙手又回到了18歲(其他部分還是大叔的年紀)

2. 控制環境中的誘發因子

4個月前,有母奶喝就喝母奶,需要使用配方奶可以考慮水解蛋白的。
滿4個月後,不用刻意延後副食品的攝取(有些到7-8個月還只喝奶!),但在添加新的食材時,攝取後要觀察症狀,如果皮膚症狀有加重,就要記錄起來。
貼身衣物要舒適,不要太緊或會摩擦皮膚。
空氣中過敏原的控制:PM2.5、塵蟎等
溫溼度的控制:有了小朋友之後,家中的冷氣都比以前早開好幾個月!

3. 控制發炎/感染

和傷口的照護一樣,局部的發炎/感染沒有穩定下來,永遠都不會好;所以醫師會視情況,開立類固醇藥膏(抗發炎)或抗生素藥膏(抗感染)。
往往家長聽到類固醇就退避三舍,但我可以很有自豪的說:「我們家小孩異位性皮膚炎,他們也都擦類固醇」
對了,藥膏請「薄薄擦」,不要擦完還看得到白白一片,那就是沒塗開;藥膏不是防曬乳,擦那麼厚沒有用!
(我有空都會在門診直接擦一次給家長看,不然,10個異位性的小孩,有30個照護者會亂擦一通)

※ 照顧上的小技巧

有些都是一路苦過來才慢慢學到的

A. 不要戴手套、不要戴手套、不要戴手套

好好修剪指甲才是正解,不然本來可能只是幾道血痕;戴了手套就像拿菜瓜布去磨臉一樣!(相片中就是我們家小朋友用手套開心磨臉一夜的成果!)

B. 當小朋友可以溝通後,要好好衛教他

父母不可能一輩子照顧他們,而你應該教他如何與疾病共處;
① 用拍打代替搔抓
② 學習自己擦乳液 (藥膏還是由照護者擦)
③ 流汗就要把汗水沖掉,並補乳液

C. 洗澡不要洗太熱,記得用清水洗就夠了

熱水會把皮膚的油脂洗掉,沐浴乳/肥皂也是;小朋友不要冷到就可以了,如果真的玩到很髒,再考慮於局部少量使用清潔產品就好。

◎ 結語

異位性皮膚炎小朋友的照護是長期抗戰,「皮在癢」真的是很惱人的事,請儘早處理,不要視而不見。我們家的小朋友們,也還在和異位性皮膚炎學習如何共處。
在檢查來打疫苗的小朋友時,一有發現,我也會繼續碎碎念下去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