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9日 星期三

【旅遊醫學】蛇毒冷知識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台灣有6大毒蛇,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了。
其中又分為神經毒和出血毒,這是要怎麼記呢?
其實很簡單,只要是日常生活用品,就是神經毒!(眼鏡、雨傘)
鎖鍊蛇是混合性的 (出血毒+神經毒)
整理如下:(圖片中由左上至右下的排列)
《神經毒》:眼鏡蛇、雨傘節
《出血毒》:青竹絲、龜殼花、百步蛇
《混合性》:鎖鍊蛇
※ 不過一般民眾被蛇咬傷,上面那些,都不用記得,這只是茶餘飯後可以來騙呷騙呷的冷知識,只要記得下面幾個重點:
1. 保持鎮靜:緊張會使得心跳加速,毒性更快發作
2. 記住特徵:如果有看到蛇的樣子,記下來或拍下來
3. 請求救援:打119或112,盡速就醫
4. 患肢要低:被咬的部位請放在比心臟低的位置
5. 解除束縛:肢體上,戒指、手環等請在腫脹前先移除
6. 減少回心:傷口和心臟中間,可施以壓迫性包紮
※ 而根據之前長庚急診的統計資料,其實因為毒蛇咬傷而死亡的比率比你想像的低 (內心OS:人造成蛇的死亡,絕對比被蛇咬而死亡,高上N倍)
長庚急診總共統計169位被毒蛇咬傷病人的研究報告顯示,每年的6月-9月是毒蛇咬傷的高峰期,佔毒蛇咬傷64.4%。
其中絕大多數是四肢被咬傷,手佔43%,腳佔57%。主要被咬傷時間是下午兩點到九點,佔53.9%。
大部份的病人,是因青竹絲咬傷的,佔76.1%;龜殼花次之。其中龜殼花及鎖鍊蛇容易引起出血及急性腎衰竭。雨傘節容易引起呼吸衰竭,須要插管,甚至呼吸器協助呼吸。眼鏡蛇咬傷,容易引起局部傷口皮膚壞死,須要做皮膚移植手術。所有的被毒蛇咬傷者全部存活,並「沒有」死亡報告。
【自己的經驗談】
爬山算一算也有10個年頭了,平常打草驚蛇是一定會做的,這10年間,只有三次和蛇的近距離接觸。(2公尺以內)
第一次是在南投山區,走在竹林中,突然帽子「叭」的一聲,有東西掉在上面,用登山杖直接把大盤帽撥掉,結果是一條青蛇失足掉下來。
第二次是在五分山步道,正拿著相機在到處拍照時,突然步道中間立起一隻眼鏡蛇!當下馬上撐起雨傘擋在中間,對看了10秒吧?(那10秒過得像10分鐘一樣),牠才悠閒地滑到一旁的水溝,消失了身影。
第三次則是在聖母國家步道,在溪邊和太太開心地吃著中餐,突然有一隻青蛙從小瀑布上一躍而下,直直往我們衝過來,還沒回神過來,後面就一條青竹絲也飛了過來,就在我們旁邊吃起了中餐!(我們當然就先閃了)
其實蛇還頗怕人的,只要不故意招惹牠,其實完全沒有理由咬我們,不要小時候什麼孫叔敖殺蛇的故事看一看,在野外看到蛇就殺紅了眼呀!
【延伸閱讀】
PTT的八卦版數年前有一篇好文,也提供給大家看看
『你所不知道的台灣六大毒蛇真面目』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09759747.A.66D.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